1、为什么写此文
一方面,我这个爸爸被儿子这毛病弄得很是操心,我曾为他能否治愈而深深担忧;寻求信息和治疗过程中,很多人无私地、热心地帮助过我。写点相对全面点的东西,也可以帮助一部分人――如果他(她)的抽动是因为颈椎不良引起的。
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我相信,我已经在恰当的地方找到恰当的医生用恰当的方法治疗我儿子的抽动症。
2、我儿子的病症
(1) 基本情况
我儿子2004年10月出生,剖腹产;妈妈和我都懂“赏识教育”,谙熟幼儿心理,几乎不曾严厉对待孩子;幼儿园的师资水平也较高。报有围棋、绘画兴趣班,但从来都是孩子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包括幼儿园)。精神压力应该不大。
儿子体质一直很好,因为从小就注重锻炼,包括跑步、游泳、少穿衣服,洗澡也注意水温很低。很少感冒,但出现过几次中耳炎、咽炎。
4岁左右出现过铅含量超标⑴(75,标准是50),吃了二个月的药,复查为35。估计是早发现早治疗,对身体应该没有太大影响。之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微量元素,均正常。
父母双方家庭成员没有抽动病史。
生活在沿海城镇,环境污染不严重,虽然河水是黑的,天还是蓝的。
(2) 病程与病症
2009年1月春节,带孩子回老家,第一次出现眨两只眼睛⑵;当时我们采取“忽视”作法,关照所有亲戚不要关注此事。一两个月后症状消失。
到4、5月份又开始眨,到眼科检查一次,医生说有结膜炎,滴了三天眼药水,变成仅眨右眼。幼儿园老师说,午睡时孩子有喉咙发声(其实,半年前他睡觉就有轻微的哼哼声,由于我的无知,导致不重视一直没有查找原因)。
5月底、6月初,发现孩子眨右眼带动抽嘴角;哼哼声加重,夹杂在说话过程中;脾气变得暴躁;对我喜欢用脏字;有时咬下嘴唇(当时没有注意是否有肚皮抽动)。
3、为什么选择郎伯旭大夫
(1)对抽动-秽语症的了解
(我非医学专业,以下仅限于我目前的知识,望读者自行甄别判读)
5月底,我才意识到问题严重。综合网上和医生朋友的信息,我明白我儿子得抽动―秽语症了,这病可能会伴随终身,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影响性格、社交。
这病是西医的盲区,不宜吃镇静类西药。对比西药治疗或许心理支持性疗法更有效。(参见《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效果比较》,宋晨红,《中国临床康复》第9卷,第12期,2005.03.28出版)
主流的观点,认为这病的机理还不清楚,西医一般认为是脑功能区或某神经系统、或某内分泌出问题。中医(吃中药的)解释好像有点主观化,不内行的应该看不懂,内行的估计也各说各话。
或许造成抽动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治疗方法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2009年6月上,旬央视的健康栏目吧,还介绍“通过手术治疗耳后神经治愈面部抽动”的病例呢。
令我兴奋的是,我先发现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龚树辉大夫的论文《儿童颈椎功能不良与儿童异动征》(我强烈建议病友们仔细阅读该论文,如果我家在河北,或许看完这篇论文我就会上门求医)。
随后发现台州市立医院郎伯旭大夫在“好大夫在线”的个人网站,上对抽动症治疗的介绍;他网站上我感兴趣的是两个数字:共治疗约1000多例,临床治愈率80%左右(参见郎大夫网站《如何客观科学的评价疗效》)。
(2) 我对治疗方法的猜想
我猜想,如果不是器质性病变造成的抽动症,或许心理治疗是首选(前提是家庭有能力配合),其次,可以尝试吃中药或针灸,当然应该找那些口碑好一点医生。
如果这病是器质性的,比如说由于颈椎不良导致的,倒好办了。我希望我儿子是这个原因。
(3)为什么锁定郎伯旭大夫
首先,他和石家庄龚树辉大夫一样,能给我“治愈”的信心――只要我儿子是颈椎问题引发的⑷,治愈的几率很高。
其次,我儿子颈椎问题引发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他从小睡姿不好。
第三,我打电话到台州郎伯旭大夫门诊室时,恰好是他亲自接的电话。对他我有了感性认识――我从电话中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注:我有一定的电话面试经验)。
第四,朱晓辉先生的母亲宋阿姨对郎大夫的肯定与感恩。(朱先生是浙江海盐人,郎大夫个人网站上有《台州商报》的关于成功治疗他抽动症的报道。估计一般人看到这样的文章就想:这是软广告,假的。我想办法找到了他母亲。)
第五,我家离他近,都是浙江省。
即便有上述理由,我仍然犹豫是否把孩子治疗的第一时间,交给一个“偏远地区”的医院。
我在6月8日先带孩子到上海中医医院,找针灸名医打针灸一次,并在那里跟病友有交流。我了解到这里应该也有疗效,但似乎更适合没有确切病因的。
我决定尽快找郎医生去!
决心下定后,启程前,两件事让我对郎大夫抱有更大期望:
1) 幼儿园朱老师、陆老师来家访。朱老师提到,她曾有一个学生,中班时得抽动症。该学生父母闹离婚,爷爷带,爷爷教育方式比较严厉。孩子一发病就很严重,面部、腹部大面积抽搐。先是吃西医;后来去台州治,回来戴脖托上学;现在上小学了,应该已经治好,因为爷爷曾打电话告诉她那孩子学习成绩挺好。
2) 朱晓辉先生的母亲给我短信,鼓励我带孩子找郎大夫试试。
早晨,就要出发了,妈妈接到陆老师的短信:“……我们一起为轲轲加油,轲轲永远是最棒的,我们大家都爱他。”妈妈开心地念给孩子听。启程前一晚,使我对郎医生抱有更大期望的,是朱晓辉的母亲宋阿姨给我的短信:郎医生值得你带孩子过去检查治疗。
4、治疗进行时
(1)第一天,诊断
2009年6月12日下午,妈妈和我带着儿子到台州市立医院。花八十多元拍了X光片⑸。郎大夫诊断:是抽动症,颈椎不良需矫正;需要在2个星期至一个月的治疗。时间长短、疗效,跟病人的配合(遵照医嘱)也有关系⑹。
我松了口气,认为自己到台州的决定,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第二天,安营扎寨
租好房子,三个月租期,决心“临床治愈+巩固”再走人。
诊所里,碰到一个好心的妈妈,当我有事离开时帮我照看我儿子。她的女儿已经治疗一个多月了,有改善,还没治好。她有点着急心烦了,每天一次确实不容易。
(3)第三天,马路上的口碑
周日中午,我带孩子去商业街吃午饭。孩子戴着脖托、头上扎着针,在大街上坐三轮车。骑三轮车的阿姨一看,说:“你孩子是眨眼睛吧?”
我很反感别人对我儿子的这种关注――不是讳疾忌医,而是因为这对孩子的心态有影响,不利治疗,就没搭理。
她紧接着说:“这里郎医生挺好的,他把我儿子眨眼睛、皱眉头给治好了。你儿子的比我儿子的要轻,会治好的。”
我一听,赶紧问她儿子的情况。得知她儿子?岁时,放暑假从安徽到台州来,发现有这病,属于一发现就立即治一个多月。治好?年多了,没有复发。“郎医生看我是骑三轮车的,每次治疗都只收我一半的钱,他脖托还是免费送的。”
这位阿姨姓郑,可给我“重大好消息”了。我要给她多点车费,她不要,我就留了她电话。
晚上姑父送外公、外婆到台州,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4)第四天,贵人多忘事?
下午,我打电话请郑阿姨骑三轮把我们送到市立医院。郑阿姨还到诊室陪我们“唠唠”。告诉我当初她怎么一大清早把孩子送过来让郎医生打针,当时正常收费是50元/次,她的是30元/次。
郎大夫过来给我儿子旁边的病人打针了,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胖嘟嘟的郑阿姨。
郑阿姨主动问他:“郎医生,还记得我吗?”
郎医生迟疑一下,说:“你是……看过什么?”
郑阿姨:“我是郝××的妈妈,我儿子是你这里治好的,就是郝××,你记得吗?”
郎大夫手里还在给病人打针,好像还在回忆。
郑阿姨:“你看我骑三轮的,还给我们少一半钱呢。”
郎大夫:“哦…,他现在怎么样?”
郑阿姨:“现在挺好的。”
郎大夫“哦哦”几声,转过身来给我儿子打针。顺便问她:“你们认识?”
我回答:“对对。”
郎大夫也没怎么多说,打完针就走开给别的病人打针了。
这段对话可能让郑阿姨有点尴尬,她说:“他可能时间长,忘了。”
这段对话于我却有很多含金量,帮助我判断:郎大夫个人网站里的“治疗1千多例,临床有效,80%左右”很可能是真的。不是吗?郑阿姨的体态特征明显,她孩子治疗时间也不短,还有6折优惠,时间距离也就2年,怎么就这么不容易记起呢?
(5)第五天,改善?还是心理作用?
打针、矫正,第五天发现孩子眨眼的频率有一点点降低。这只是感觉,也许是自己的心理作用,打个比方说(没有实际统计),原先3、4秒眨一次眼,现在大多数时间还是3、4秒一次,有时,5、6秒一次,但嘴角抽动、挺肚子(主要在打针时出现),哼哼声还是原样。
还有值得欣慰的是,来之前孩子的病症有加重趋势,开始治疗后至少没有什么加重的了,儿子的脾气好像好一些了。
(6)第九天,重症病人有多重?
每次去诊室,我都尽量避开高峰期,并尽早开始跟孩子故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孩子对针灸室反感。
今天,见到一个病人,还是吸引了下我的注意力;他大约十五、六岁,隔几秒就厉声吼叫,趟在床上会因抽动而全身弹起。床是木板包皮革的,每次弹跳都“嘭嘭”大作。
我保持讲故事的语音语调,幸好孩子对周边的声响没有反应。
(7)第十天,明显改善
奶奶、伯父和姑父从宁波赶来看儿子。姑父是第一次打针后见过儿子。今天再见到说:眨眼明显少了。奶奶听了担忧而憔悴的脸庞出现了笑容。
近几天打针,我发现儿子的病症在减轻。眨眼减少,很少3、4秒就眨,有时十多秒都不眨(我仍然在“忽视”他的眨眼⑺,没有刻意去统计)。哼哼声的声音减轻,次数有所减少,咬下嘴唇原来就不频繁,现在似乎更少些。
(8) 第十一天,谨慎、乐观
早晨,孩子把我弄醒,看他乐呵呵的微笑,胖乎乎的小手捧着我的脸,我心中涌起幸福的感觉。
这时我注意到,今天他没怎么眨眼。我就默默的数数,1分钟了,还没有眨眼。
起床后,我第一次对外公、外婆报喜:有明显改善!不过,你们都不要当孩子的面提这事,就当一切很正常、很自然。他们很开心地满口答应。
又给奶奶打电话报喜。奶奶自然又是一番叮嘱: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就是孩子的事情重要。
又给妈妈发了短信报喜,妈妈答复:“那么明显?不过前天打电话他不清嗓子了。”(注:嗓子至今还清 但已经不易察觉了 )
下午,郎大夫给孩子矫正颈椎时,我问他:“这个进度,是否意味着一个疗程就能治好,第二个疗程巩固巩固就好?”他笑笑回答:“这个很难说。”
我能理解这种答复的合理性,重要的是,把每一次治疗和每一刻的保养做到位⑻,对未来的乐观,谨慎点好。
(9)第十二天,有新问题吗?
今天郎大夫矫正孩子脖子时,好像动作轻了点,打头皮针也少打了一针,是开始乐观了吗?
我发现昨天、今天孩子喜欢翘二郎腿。睡床上时也喜欢把一条腿钩到另一条腿上。不知这是否是新问题,明天得跟郎大夫说说。
大家好,我是前面发表长文的Standonthehill,好久没上来,看到有朋友给我前面长文的留言,真对不起,因为我工作紧张,时时睡眠不足,一般没有时间做这方面的交流,恕我不加QQ,但我尽量一次说清楚。
2010年4月28日,我接到湖南株洲一位病友(小孩的妈妈姓黄)来的电话,问我儿子怎样,她的儿子几个月来第一次有点反复了。她的电话促使我早点回到这个网站里来,介绍下我儿子在郎大夫这边治疗的切身体会,包括我的观察。我的立场是“郑重推荐郎大夫”,看官注意甄别哦,呵呵。当然,我尽力做到客观真实。
5、黄妈妈的电话(2010年4月28日)
黄妈妈说,她儿子(小学生)是2009年9月10日在郎大夫处治疗好,没有任何症状才回去的。一直没什么反复,最近几天又出现眨眼,于是她老公就问一个病友,湖南“潭兴”(我注:这位黄妈妈的口音有点接近毛泽东,我听得不大很确切,是不是就是这个地名)的一个女孩。
黄妈妈说,这个女孩当时离开台州时,症状并没有完全消失⑼,可这次她老公打电话问时,居然说完全好了,没有任何症状了,也没有反复。(我没仔细问,因此我不知是啥时完全好的。)
黄妈妈因为儿子开始眨眼睛,虽然不严重,但很着急。(这可以理解,当时她是一家三口,呆在台州3个月,当时还决心不彻底治好就不离开,哪怕休学一年),我就告诉她:这没关系的,相比较而言,我儿子反复得更厉害,但我现在一点不急。最近几个月,我儿子曾经几乎没症状,但近几天又有点脸部抽动、频繁眨眼睛。我还给她详细讲了个例子:2009年11月,郎大夫给我儿子颈椎正骨一次,接着几天效果明显很好,据此可以判断郎大夫的治疗方法确实有效(这个例子我后面会详细讲),她听了似乎放心多了。
6、我儿子的治疗过程和愈后反复情况
我是2009年6月12日去台州找郎大夫治的,9月6日离开台州。当时孩子已经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就是睡觉前,有很轻微的哼哼声,且次数很少,不注意察觉不到)。
整个治疗过程,分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休息5天。
第一个疗程快结束时,症状明显减轻;可是最后三、四次治疗后,症状还加重了。小孩休息了5天,这5天里症状是逐渐减轻的;第二个疗程又出现症状减轻再加重的情况,当时郎医生也奇怪怎么老反复,颈椎正了怎么又偏移掉。他跟我解释,由于小孩年纪太小(5周岁不到),颈椎骨骼的偏移X光片不能清晰显现,后来他就不看X光片,凭手感扳我儿子的脖子,疗效明显好多了(一、两天就能察觉到,眨眼、抽嘴角、脸颊抽动、挺肚皮等减少)。另外呢他说孩子太小,脖子肌肉没劲,这可能让已经纠正的关节又偏移了。
后来,我也跟他探讨反复的原因。我儿子虽然戴脖套非常配合,睡觉时也戴,但他每天趴在地板上玩积木,睡觉时还经常侧着身体、偏着头⑽,郎医生说这对脖子肯定不好。
现在我再回忆台州那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还犯的错误有:①每天带孩子散步,走路距离较长――或许治疗期间尽量减少头部的运动?②带孩子学架子鼓,这里有转头的动作。
09年8月底,看着一些比我晚来的病友,比我早走,心里也挺急的;其实这时我儿子的症状已经较轻了,但我想着彻底治好再走。
郎医生说:不要急,你儿子的病我很有把握,肯定能治好;现在他年纪小,即便带点轻微的症状回去,后面可能自己会好;注意避免摔跤;如果还没有全好,等他大一、两岁再治疗,脖子到时只需要一、二周即可。
于是,我预定9月6日走。还坚持每天治疗,一直到9月4日。又观察2天,,到9月6日,郎大夫用手摸检查脖子是正的;症状可以说是完全消失了!
回到家,症状也有出现,但不多。他一直带着脖套,也没去上幼儿园。一直到09年国庆节,我带儿子不小心,摔过两次;其中一次是下巴磕在小桌子上,孩子的眨眼明显增多,并翻白眼(以前没有),脸抽动、嘴角抽动都来了⑾,这让我很着急。
我就跟沈爷爷联系。沈爷爷就是我前面文章中提到过的、幼儿园朱老师告诉我的一个学生的爷爷。这个学生在幼儿园中班时,开始有抽动症,先是吃西药治疗了约2年,之后才由郎医生治疗。但他们每次寒暑假去只治疗2~3周,09年暑假在郎医生那里碰到了。
我把情况跟沈爷爷一讲,他说正常正常。他孙子也各种症状轮着发生,还有弯动手指头的,他说不用怕,翻白眼也会过去的。
09年11月中旬,郎医生到杭州开会,我把儿子带到他会场,也没带X光片,他就用手摸,说确实有点偏了,就当场整了一下。让我们回来后,小心再带半个月脖套。这一次正骨作用非常明显,儿子翻白眼、脸颊抽动明显减少,慢慢消失。
后来还是有反复的,只是从此后,我就基本不担心了。一方面,郎医生已经这么说过,有反复也是正常的,且一定能治好,尤其是11月那次,正骨效果很明显,我家里人都心中更有底了;另一方面,我也有免疫力了,懂得这种慢性病急不得。
以上文字,我是写于2010年4月28日,今天已经是10年7月28日了。这期间,我儿子曾经又抽动脸颊,我就当没这回事。这次持续时间较长,好像有1个月,后来完全消失。早两天有点感冒,又有眨眼,感冒好后就消失了⑿。
7. 我接触过的几个病人的情况
这里介绍几个我在09年6~9月在郎大夫处碰到的几个病友的事:
1)第一个,女孩,约6岁。
还记得我带儿子到郎大夫诊所治疗的第二天,我又要租房子,又要让孩子打针。我曾碰到一个好心的妈妈,当我有事离开时帮我照看我儿子。当时她的女儿已经治疗一个多月了,有改善,但症状老有转移。当时她有点着急、心烦了,所幸一直在坚持 。
后来,我发现慢慢地,她女儿隔一天来一次,又隔2天来一次,也不正骨,就打打银针。8月下旬吧,跟我们说拜拜了。
2)第二个,三轮车郑阿姨的儿子。
她儿子我还真没见过。不过郑阿姨后来跟我说,她发现她儿子治好后,有时候还会眨眼。
3)第三个,重症病人,男,约15岁。
隔几秒就厉声吼叫,趟在床上会因抽动而全身弹起。床是木板包皮革的,每次弹跳都“嘭嘭”大作,没几天他就不见了。后来郎医生说,这个小伙子送来前,已经在同时吃好几种西药;因郎医生要求,在他这里治疗要先停西药(逐步停),小伙子不配合,全部停掉不吃西药了,结果发作得更厉害。他父亲没有办法,只能把他捆绑起来,放在车后座带回苏州。不知现在如何了,我希望他已经到郎医生那里治好了。
4)第四个,张妈妈的儿子,约10岁。
她儿子已经在郎医生这里治疗1年了,她一说起来就很后悔的样子。她说原先她儿子颈椎已经很正了,只是一点点偏差,可治可不治了,但她想着治得彻底点,继续治,结果后来片子拍出发现又偏离了。孩子呢,长期戴脖套,脖子都细了,她呢着急,又试各种方法,包括买“宝健”吃,她问我“宝健”的牛初乳之类可不可以吃。我去台州的宝健连锁店看了看,感觉他们的“测微量元素”的仪器是忽悠的成分大,就没给我儿子买他们的产品。
张妈妈有时带儿子来诊所,有时不来。我建议她别太相信x光片,还是多相信郎医生的手感,她听进去了。每次也要求郎医生仔细摸摸她儿子的脖子(呵呵我这么一写郎医生的工作量又要多增加了)。
后来她跟郎医生商量好,估计是孩子脖子肌肉无力,正骨后无法支撑。决定停止治疗一、二年,让小孩的脖子长得更粗壮再说。
5)第五个,吉林妈妈的儿子,约12岁。
她儿子比我儿子晚来3~4天,9月初她们可以回去了,他儿子所有症状都消失了。下午坐飞机,上午她还带着儿子过来打针,说巩固一下。那天她很开心,告诉我她老家那边有的人是到中医推拿治好这病的。推拿一次20分钟,她儿子是推拿了半年,效果不明显,才到郎医生这边治。
她还仔细地教我如何推拿,我发现推拿的穴位跟打银针的穴位差不多。
6)第六个,传说中的半个月治好的人。
有位爸爸,是个湖南老师,他的儿子大约6岁,似乎比较怕痛,他也经常很晚到诊所,避开高峰期。他们比我们晚来一个月。有一次,我问他住哪里,他说是租的房子。我问他怎么租的,他说是有一个病友,15天就治愈回甘肃了,租的房子转让给他。
我就想着,我也是租的3个月房子,要是能够早点治好,也可以转租给别人。
8、对郎大夫(台州市立医院)的建议:
a) 把诊室布置得更轻松些更舒适些比如放点轻音乐;
b) 在墙上贴些最有必要的知识点比如家长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讨论病情;
c) 重症病人最好分开治疗;
d) 最好组建个班子减轻郎大夫个人的行政琐事的精力;
e) 最好在求医高峰期(比如暑假)对远方病人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
f) 做好准备当病人蜂拥而至时能得到足够的医疗;
g) 理应把该学科做成台州城市的品牌。
9、对病友的建议:
a) 远方的朋友最好先给郎大夫看看颈椎张口位片和颈椎侧位片再决定是否投医;
b) 拍X片要慎重点。大医院都是穿铁砂服(是不是铁砂啊?),如果孩子小,跟郎医生说一下,最好找个躺着拍的地方,争取一次拍成。不过我是不大清楚,拍X片到底怎么不好,我儿子4个月内拍了6次X片(有次是拔牙),我挺后怕,会否有啥不好。
c) 距离较远的病友,最好租房子;
d) 尽量错开郎医生的工作高峰期,寒暑假这人实在是太多了。
e)信任郎医生,严格按他说的去做。他也不能百分百地治好每一个人,但他的治愈率很高了,预后也很好。三心二意地治,效果差。先认真投入,实在不行,再换个医生也来得及。
f) 家长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树立必胜的信心――如此才可以把良好的心态传递给孩子;
g) 家长注意打针期间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并应好好利用这段时间。
最后祝愿大家心想事成 (完)
批注⑴:目前全球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和分级主要依照血铅水平为指标,共分5级:I级小于99微克/升,相对安全;Ⅱ级100-199微克/升,血红素代谢受影响,神经传导速度下降;Ⅲ级时铁锌钙代谢受影响,出现缺钙、缺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有免疫力低下、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智商水平下降或体格生长迟缓等症状;Ⅳ级可出现性格多变、易激怒、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运动失调、视力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腹痛、贫血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Ⅴ级可导致肾功能损害、铅性脑病,甚至死亡。
铅中毒是导致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儿童体内血铅水平达到中重度时,孩子就会出现烦躁不安、易冲动、腹痛、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多动”症状。对于这部分孩子,在治疗抽动症、多动症的同时,应常规检查血铅和微量元素水平,以便全面发现异常,有助于抽(多)动症的综合治疗。
批注⑵:不要忽视小孩子的“挤眉弄眼”。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多发性语言、行为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起初常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如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
批注⑶:对于抽动症的治疗,目前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被公认为最常用较肯定的药物是氟哌叮醇、泰必利、硫必利等西药,但有副作用且很难根治的问题。中药尽管副作用相对少些,但也有服用时间长且疗效不确切的缺点。
批注⑷: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颈椎解剖位置改变后极易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大脑、脑干等结构供血,使管理语言、学习、记忆的主要中枢缺血,而产生学习不能等现象。①当大脑左侧顶叶角回区缺血时,引起失读、失写、失算;
②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缺血时,引起注意力不集中;③当中脑黑质及锥体外系缺血时,则发生秽语抽动症(小舞蹈病)。我们6年多来运用针刺、手法正骨治疗后,使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疗效较满意。
批注⑸: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颈椎的保护,要求佩戴颈套,要避免跳、跑等头部震动比较大的动作,尽量避免扭头转颈等动作,比如游泳、跑步、打球等。严禁做倒立、前滚翻、后滚翻等运动。一般病情稳定的,可以在结束治疗1.5-2月开始慢慢摘除,可以先在家时摘0.5-1小时,大约通过15-30天左右时间完全摘除。完全拿掉颈套后,运动量也要慢慢加大,不能马上加大运动量,一般当年不要参加游泳。
批注⑹:在治疗过程中,颈椎保护是首要的因素!小孩正骨治疗后,要求佩戴颈套保护,要避免跳、跑等头部震动比较大的动作,尽量避免扭头转颈等动作,比如游泳、跑步、打球等。
批注⑺:精神紧张、焦虑、情绪的低落、生气、惊吓、过度的兴奋、过度的疲劳等等因素,会加重抽动症状。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治疗期间,理性的关爱、心理的支持、适度地对抽动症状“视而不见”可减轻病情。
批注⑻:家长们一定要严格注意脖套的佩戴情况,不能过松或过紧,我们要求24小时佩戴脖套。因为几秒钟的松懈,都能引起症状的反复!
批注⑼:不需要等到症状完全消失才能彻底结束治疗。我们认为X光片复查基本正常,症状基本控制,留一点症状回家后还能慢慢好起来。当然回家后还要注意保护颈椎,要求再戴颈托2个月,然后慢慢拿掉颈托。
批注⑽:颈椎保护,一方面是注意不要做扭头、跑跳等动作,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持正常的生理姿势,睡觉时尽量仰卧。
批注⑾:这进一步证明了颈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的治疗方法的科学性。
批注⑿:感冒容易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感冒,一旦感冒则更要注意严格的保护,及早使用药物,如抗病毒药,抗菌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