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暂性抽动障碍
通常又称为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是抽动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大多数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单纯发声抽动。病程持续不超过1年。由于抽动症状较为局限,程度较轻,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少,易被忽视。据报道本症患病率约为1%~7%,男性发病率较高,多于4~7岁起病。
本症临床首发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较为局限。一般以眼、面肌抽动多见,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或上下肢发展。常见眨眼、挤眉、翻眼、皱额、咬唇、露齿、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动作。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如单纯反复咳嗽、哼气或清嗓等。抽动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一,通常对患儿日常学习和适应环境无明显影响。躯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病程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起病于童年。
②有运动抽动(单一部位或多个部位),或发声抽动。
③抽动能短暂受意志控制(数分钟护至数小时)。
④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度及部位可以改变。
⑤抽动症状一日内出现多次,日日如此,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
⑥排除锥体外系神经疾病和其他原因所致肌肉痉挛。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指临床表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指征,可以有简单运动抽动障碍和复杂运动抽动障碍,或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生抽动不同时存在,而且症状相对不变,可以持续数年甚至终生。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慢性发声抽动(如反复清嗓子、吸鼻等)也较常见。这种类型多见于成年人,但可发生于少年期,其发生率约为1%~2%。
本类型诊断标准须符合以下几条:
①具有不自主运动抽动,任何一次抽动不超过3组肌肉,或具有发声抽动;
②抽动症状表现及强度持久不变;
③能短暂受意志控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④病程至少持续1年以上;
⑤通常起病于21岁以前;
⑥排除慢性锥体外系神经系统病变。
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这种类型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简称TS)、多发性抽动等。本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除抽动障碍外,本症还伴发多种多样的行为症状或精神障碍,容易被误诊。TS可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TS引起了更广泛的重视。
诊断标准:
①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
②复发的、不自主的、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
③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
④能受意志控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⑤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
⑥抽动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
⑦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